•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立足单元整体设计 推进结构化阅读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校本研修活动(一)

浏览数量:6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1-03-15      来源:本站

为落实小古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3月12日下午,天佐路校区语文组在录播教室展开了本学期第一次语文教研。本次研修有两节课例和一节讲座,校区全体语文组教师认真观课、聆听讲座并展开了研讨。

第一节课是由孙梦琳老师带来三下《守株待兔》,本节课由看图猜词语展开。孙老师通过读准、读懂、读厚三方面,分步突破本节课重难点,带领学生体会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课堂上孙老师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故事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农夫心理,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出“不劳而获”意义,并结合自身获得启示。

第二节课由季颖佳老师执教,授课内容是四下《铁杵成针》。首先季老师这节课通过李白导入,开门见山,看图猜李白的诗,调动学生积极性。季老师重视小古文的朗读,利用自读、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熟练朗读。同时,季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小古文的注释,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最后通过互讲故事使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出来,为后面的理解小古文背后意义做铺垫。最后从不同的人物、不同角度理解文章背后的意义。



接着,刘豫皖老师以“趣理相交,要素相通,思维相生”为主题开展了精彩又精炼的讲座。讲座中提到,为提高小古文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小古文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学情,精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在树立单元整体意识的基础上,丰富课堂上的读文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熟读成诵,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教师也要善于思考设计多种趣味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意义,掌握理解小古文的方法。刘老师还具体介绍了如何去挖掘小古文中的思维点,丰富学生对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的感知,使在场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按年级分组,大家展开小组讨论。结合课堂与讲座,从观察量表中的四个评价维度出发,对孙梦琳老师和季颖佳老师的小古文课堂进行点评和交流学习。张璐璐老师作为一年级代表,重点观察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她点出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比较专注,发言次数多。在自主探究方面,同桌讨论相互交流,真正能做到“人人参与”。邢媚娟老师代表二年级指出,在创新思考方面,关于“走”的解释,结合以往学过的诗句和古文,对比理解,学生回答有创新,极大程度上激发了思维能力。钟石老师指出,两位老师的课堂常规做得非常好,课堂小口令既多又齐。教学上,两位老师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背后含义,基本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做到熟读成诵。杨代葆老师指出,在四年级《铁杵成针》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原本的教学步骤上再多一步——分角色对话,让学生深入情景,真切感知“之”所指代的内容。大家在浓烈的研讨氛围中不断思考、反思、分享、收获!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为我们进行古文教学提供了结构上的整体思路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希望大家在听评课中学习和思考,吸取经验,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进一步实践出新,领着孩子们一起探索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体会古味,玩转小古文

撰稿:陈怡冰

拍照:钟  

审核:胡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