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1-01-04 来源:本站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阅读的重要是不言而喻,学生的生命的充实与精神世界的丰润都离不开阅读。阅读对于出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极为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锻炼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启发思维。今天,我们就来分享陈怡冰老师和她带领的一(2)班星娃们的阅读展示。
一、固定阅读时间,培养阅读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在刚入学时,还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我的观察,只要是课间时间,我们班的小朋友就会离开教室,在操场上玩耍、游戏,尤其中午午休前的这一段黄金时间时间。因此,我开始思考这段宝贵的时间该如何利用,一次短暂的课间时间,我注意到我们班级后面的图书角上已经摆满了书,可是好像我们班级并没有集体阅读过,我就决定把这段时间与阅读挂上钩,组织学生集体阅读。后来,我们班学生吃完饭、休息过后,总是会手里拿着绘本、注音本书籍在班级中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慢慢的,我又发现,班级图书角的书虽多,可我们全班轮流读,用不了几次就会全部读完,根本不耐读,孩子们不愿意重复读相同、相似的书,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我在心里暗自着急,可我转念一想,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的藏书量可是我们班级藏书量的几十倍不止,为什么我不物尽其用呢?自从利用好教室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之后,我们班的学生能够在课间主动自觉的拿出书籍,饶有兴趣地阅读,我们班不再有喧哗和吵闹,而是多了一味书香与沉静。
二、导向深度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部编版语文书作为我们的新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做什么事情都有着浓浓的兴趣。有次我们班一位男生,他主动地把他画的画拿给我看。我一看,欣喜不已,其实这幅画不是普通的画,而是根据我们新学的课文《画》来进行创作的。我不由得把关注点转向我的“本行”,语文教材,我为什么不把语文教材作为基础,架构起阅读的桥梁。我们班阅读时间有了,可当激情褪去,固定的时间总有一天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所以,当我们班学完一篇课文后,我都会有选择地让学生回家动动笔画连环画、小书签,或是一幅单纯的画,从教材入手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使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教科书的基础上,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能走向另一个台阶——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并不是肤浅、被动地阅读,而是主动地、有目的的阅读。
三、引导课外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我们班已经走向了深度阅读的初级阶段,我选择了一本非常有趣、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注音本——《小布头奇遇记》,开始放手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读。可共读的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又回到浮游于表面的阅读,开始单纯的读文字,思维并没有调动起来。孩子的兴趣很浓厚,想象的翅膀也有了,但是他们还不会“飞”,他们并不明白什么是阅读,不知道该怎样阅读。
阅读是什么呢?阅读时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感知美、获得美、创造美的过程与途径。
当学生不知道如何读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要开始引导孩子阅读。每周固定一节绘本课,带着学生共读,放学回家后带着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说说、花花,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阅读。不止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克服蜻蜓点水式阅读,避免走马观花式朗读,而是让他们走向尝试、想象、沉思、探究的阅读。我选择了如下两种方法来引导:
1、在自主体悟中想象
在学生读《新年的礼物》这一章时,我让学生们根据故事里描绘的小布头的样子,画一画小布头,并根据自己的画,介绍介绍自己想象中的小布头。
2、在代入体验中想象
在学生和家长共读《萍萍得到了小布头》这一章之前,我提前布置了问题,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到答案。不止单纯的带着问题阅读,我还让他们思考:如果你得到了小布头,你会怎么做?从家长给我反馈中来看,我们班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这时,学生的阅读就不再是在文本的表面游移、徘徊,而是能够在阅读后,将自己的情绪与想法代入,主动思考,挖掘深层内涵。
总的来说,我们班的阅读活动才刚开始起步,并没有形成一种模式,准确的说是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我认为这是把双刃剑,好的一面是可以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符合班级特点的特色阅读模式,缺点是探索的周期长,容易走弯路、岔路,因此在接下来我会制定班级阅读计划,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早日形成特色书香班级。
撰稿:陈怡冰
拍照:陈怡冰
审核:韩学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