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9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5-04-23 来源:本站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构建双向成长的空间,引发师生情感共鸣。2025年4月22日下午,摄山星城小学开展了以“我和学生共读一本书”为主题的第216期相约星期二活动。
孙颖老师分享
孙老师向学生推荐《中国民俗故事》,在班级开展了为期28天的“民俗文化探秘”阅读打卡活动。学生从最初的机械式完成任务,到后来被书中生动的节日传说、有趣的民间智慧深深吸引,不仅主动分享“年的故事”“端午的由来”等精彩内容,还自发制作了读书手抄报。孙老师计划将此类活动常态化,通过“每月一书”“读书沙龙”等形式,持续营造书香班级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积累文化底蕴。
陈诗思老师分享
围绕《愿望的实现》阅读教学展开,分享教学内容、方法、成果展示、新媒体运用及奖励机制等方面。陈老师在教学中运用预测情节、设置悬念、任务驱动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朗读、概括、表达和合作能力,实现教学环节完整衔接。课后陈老师还让学生通过给故事配插图、绘制思维导图、制作读书小报等多样形式呈现阅读成果。亲子互换视频体验促进孩子与家长换位思考,深化对故事理解,展现思维与情感成长。
周思琪老师分享
周老师选取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经典的绘本,本书通过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的对话,童真童趣的探讨了爱的深度和表达。文字简单易懂,图画生动可爱,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非常适合自主阅读。课堂上周老师播放绘本动画版视频,组织学生表演、分享感受,还让学生画出心中幸福的样子。周老师认为共读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人文素养,可以为写作打基础,并推荐了其他适合共读的绘本。
林飞宇老师分享
林老师分享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画出来》的实践探索。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画图意识薄弱、能力不足的问题,是由于“画图策略”的教学在不同学段缺乏系统性指导,导致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思维。为此,林老师采取改进措施:尊重学生原生态画图表达,规范格式;通过展示对比错题,引导学生辨析,优化画图方式,增强学生知识建构力。学生不仅增强了画图意识,还能更灵活地运用图形辅助解题,数学思维的直观性和逻辑性得到显著提升。
仇智霖老师分享
仇老师开展《伊索寓言》共读活动,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收获智慧与成长。通过“听、演、画”等创新方式,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寓言的哲理。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连环画、立体场景盒等,同学们能自主总结故事内容,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显著提升。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思考,让智慧的光芒照亮未来。
胡明月老师分享
胡老师选择《神笔马良》作为师生共读的书目,使用班级优化大师拍视频打卡,要求每周提交好词好句,阅读时长至少30分钟,视频不少于2分钟 。胡老师与学生共读,传授阅读方法,涵盖阅读前准备、阅读中方法、阅读后活动及阅读工具辅助。学生读完后画出心中的神笔并写作,后续还将对其他推荐书籍进行打卡阅读。
宋雨荷老师分享
宋老师以绘本《吃了魔法药水的哈哈阿姨——图形构成》为载体,将数学知识与童话故事巧妙结合,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充满创意的学习体验。共读活动中,宋老师通过趣味导读、互动提问和动手拼图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图形知识。学生们用彩纸拼贴出大树、火箭等形象,并创作了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绘本作品,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图形的深刻理解。宋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跨学科阅读,让数学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一场充满魔法的冒险。
潘亮老师分享
潘老师围绕《学习共同体》展开分享。潘老师将阅读中所学习到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他认为学习共同体不同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能做到良性竞争。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促进和衔接角色,且师生共同评价、及时反馈。他以复习课为例,借助学习单设计活动,期望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提升课堂效率,帮助中等偏下和浅层学习的学生实现真正学习。
王丹老师分享
王老师在《讲给孩子的四季故事·夏》共读活动中,和学生共同探索了夏日自然与人文的奥秘。教师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的方法,巧妙融合了多学科维度。“夏日时光机”实践项目将数学日历与传统节气知识相联结,“诗歌诵读会”让语言学习浸润文化情感。王老师以“播种者”的姿态,引导孩子们用创意点亮知识星空。这场夏日之旅,已然为孩子们埋下探索的种子,期待在未来的秋收冬藏中,见证更多思维火花的绽放。
杜新新老师分享
杜老师分享了让学生制作读书小报的教学活动。制作读书小报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减少依赖心理,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习惯。在成果展示环节中,二、三年级学生依据喜欢的书籍,如《卖火柴的小姑娘》《西游记》《伊索寓言》等制作小报,内容包含感想、好词好句摘抄、作者简介等,部分作品十分精美。该活动实现了语文与美术的学科融合,学生借此锻炼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拓宽了视野。
吕菁老师分享
吕老师本次以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的《牧童三娃》师生共读活动,效果明显且意义深远。吕老师选择该书,是因其情节有趣、人物鲜明、语言易懂,兼具教育意义与语文素养提升价值。此次活动从阅读前准备、阅读中引导到阅读后总结,环环相扣,同时吕老师还重视亲子阅读。在成果展示中,学生的读后感体现出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老将总结
孙梦琳副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表示师生共读是教育中“润物无声”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
俞校表示此次的活动中看到了老师们将阅读落到实处。她提出“从别人的身上找问题,10年不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每天都有新样子。”教师们需要多反思,在阅读实践中还需注重趣味性、参与感,同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策略。长期坚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更能为终身阅读习惯奠基,让教室因书香而温暖。
墨香萦绕,书卷相伴。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摄小的教师们会永葆这份捧卷而读的赤子情怀,继续携取书中智慧,践行教学初心。
拍照:秦露露
撰写:秦露露 沈新虔
一审:孙梦琳
二审:孙欣
三审:俞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