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戏韵文化融课堂,童眸共赏百年功——摄小天佐路分校美术组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5-04-21      来源:本站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孩子们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本周,孙丽男与章荔老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他们围绕五年级下册《走近戏曲》课程,以“看戏”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戏曲世界,从经典戏曲片段赏析入手,一同探究戏曲的唱念做打、服饰妆容特色,品味传统戏曲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新活力与新表达。

4月14日(周一)上午,孙丽男老师在六(4)班开启了别开生面的《看戏》实践课程。课堂伊始,孙丽男老师化身“戏曲文化引路人”,通过精美的 PPT 展示与生动的视频片段,带领同学们走进戏曲艺术的瑰丽世界。她细致讲解了戏曲的四大行当 —— 生、旦、净、丑,剖析了不同角色的扮相特点与表演风格,还重点介绍了戏曲独特的程式化动作,比如 “起霸”“走边” 的含义,以及锣鼓点在渲染舞台氛围中的关键作用。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模仿戏曲中的经典动作,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紧接着的实践体验环节,孙丽男老师分发戏曲头饰、水袖、折扇等道具,指导同学们分组排练简单的戏曲片段。大家兴致勃勃地穿戴装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甩水袖、亮身段、念唱词,将课本里对 “看戏” 的理解融入一招一式之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课下,美术组孙丽男、章荔、杜新新、董家宇四位老师开展了课后研磨活动。研讨中,章荔老师指出其教姿教态自然亲切,基础知识讲解扎实,结合趣味案例让课程内容生动易懂,充分展现了专业素养。针对教学细节,董家宇老师提出优化建议: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次课程对京剧文化的延伸探讨稍深,部分抽象概念可能超出学生即时接受能力。她建议后续教学可适当缩减文化理论的拓展内容,将重点进一步聚焦于“看戏场景的绘画方法”,如线条勾勒技巧、色彩搭配规律、谱式特征的简化表现等,通过更多示范和分步练习,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技法。

章荔老师认真记录了研讨要点,表示将结合建议调整教学设计,为下一次课程的优化尝试做好准备。团队一致认为,此次研磨为后续教学明确了改进方向,将继续围绕 “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念,平衡知识深度与实践操作性,让传统文化艺术课堂更贴合儿童的学习体验。                   

4月16日(周三)上午,五年级(3)班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清脆的欢笑声——章荔老师正带领学生开展“走进戏曲”系列活动的第二次实践课。继首次戏曲观赏课中学生因缺乏背景知识而难以投入的问题后,章荔老师创新教学策略,将戏曲赏析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让传统戏曲艺术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这次别开生面的课程,不仅是一次教学方法的改进,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悄然播种。正如章老师在课后所说:“让孩子真正爱上戏曲,不能只靠舞台上的光鲜,更要让他们看见戏曲背后的文化密码。当孩子们能从脸谱色彩中读懂善恶,从举手投足间感受美学,传统文化的种子就已在他们心中扎根。”

当传统戏曲以更贴近孩子的方式呈现,它便不再是课本里的遥远符号,而是化作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记忆,在新一代的心中续写传承的篇章。

课后美术组进行了研讨,针对章荔老师和孙丽男老师的课堂教学,各位美术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杜新新老师指出:在课堂当中章老师在孙老师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策略,将戏曲赏析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让传统戏曲艺术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重视了互动教学,捕捉有效信息并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其独特魅力使我们沉浸其中,此次课程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京剧艺术的独特意义,也让老师们对于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撰稿:董家宇

拍照:杜新新

一审:章荔

二审:朱冬梅

三审:俞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