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5-04-03 来源:本站
为深化人物品质教学研究,提升高段语文教师教学能力,4月1日至2日,摄山星城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以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展开教学研究与专题讲座活动。
课例展示:双线并进,殊途同归
丁灿老师以情感体验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悟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与父亲形象的温情。课堂中,学生通过朗读、情境想象,深入体会人物在危难时刻的从容不迫,从而理解革命者的崇高品质。
王泽郡老师则侧重方法指导,从“父亲”与“革命者”双重身份切入,指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及对比写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文本细节,在思维碰撞中立体感知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革命精神。
专题讲座:理论引领,实践赋能
邢媚娟老师以《革命传统类课文“人物形象”教学的三个视角》为题,结合课例提出“历史语境还原”“多元身份解读”“情感价值共鸣”三大教学视角,强调通过背景链接与角色代入,帮助学生跨越时代隔阂,深化革命精神认同。
季颖佳老师则从新课标理念出发,在《任务群视域下思维进阶式教学实践》讲座中,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设计“感知—分析—评价—迁移”四阶思维任务,倡导通过问题链驱动学生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同步提升。
研讨交流:聚焦“革命文化”教学
课后研讨中,教师们充分肯定两节课的差异化设计:丁灿课堂以情动人,契合高年段情感教学目标;王泽郡课堂以法导学,为革命类文本提供了可迁移的分析框架。同时,大家就“如何平衡革命精神的时代性与儿童理解力”“人物形象教学如何避免标签化”等展开热议,提出结合影视资料、跨学科资源等具体建议。
总结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以课例为镜,以理论为纲,为革命传统类课文教学提供了“情感渗透”与“理性分析”的双重范式。语文课堂应既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地,也是思维发展的训练场。教师需在人物形象教学中找到‘共情点’与‘生长点’,让红色基因浸润学生心灵。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任务群为抓手,推动语文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实现育人价值。
撰稿:孙琪
拍照:邢媚娟
一审:丁灿
二审:朱冬梅
三审:俞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