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5-03-03 来源:本站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4—6年级数学教师开展本学期第一次“以学评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进阶”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具体课例,深入探讨圆柱体积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一次课例研磨
2月26日上午,潘亮老师带领六(5)班的孩子们学习《圆柱的体积》。本节课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旧知出发,已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都是底面积乘高,合理猜想圆柱的体积也是底面积乘高。
通过生生合作、师生探究,引导学生感受、构建、推导圆柱体积的公式。并且能正确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思考、比较分析中,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学转化和极限思想。
紧接着,进行交流研讨,焦美娟老师指出公式聚焦到底面积和高,不要涉及到长、宽、高,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吴东祥老师指出要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辅导学生推理出圆柱的体积。施震校长指出课堂上要有容错的过程,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列示、计算的过程。
讲座分享1
吴东祥老师讲座主题《如何使用教材》,第一方面:从教材例题-扩张教材的价值功能,以本节课圆柱体为例,常题的问题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为什么等等。第二方面:公式拓展-深化理解提升思维。公式拓展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方面:教材定义-单元梳理或夸册梳理。第四方面:课堂练习-易错题干预做笔记。数学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理解,方便复习的重要学习方法。
第二次课例及研讨
2月27日上午,施震校长在六(4)班执教《圆柱的体积》。在本次教研课中,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堂上,施校精准提问和逐步引导学生推理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在实验过程中强化了“变化”的量。
在教学过程中,施校注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同时,施校还结合多种求体积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求圆柱体积的多样性。
接下来的评课过程中施校指出课堂要原生态,让学生自然生成,让学生灵动起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充满智慧的学。并且在练习环节,先要求学生只列式不计算,灵活运用圆柱体积公式,同时还要计算方法的训练,例如含有π的计算需和记忆的内容相结合进行计算。
讲座分享2
孙如老师学习分享的主题为《新课标视域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孙老师首先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进行了细致解读。她指出,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更加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和整体性,强调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将积极运用所学,不断探索创新,将图形与几何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本次教研课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也为数学教学的交流与进步创造了契机。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为打造更优质的数学课堂积累了经验,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收获成长。相信在持续的教研探索下,学校的数学教学将迈向更高水平。
撰稿: 潘亮
摄影:孙如 吴东祥
一审:邵敏
二审: 朱冬梅 三审:俞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