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4-11-29 来源:本站
本次教研活动聚焦于以木版画形式展现京剧脸谱,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文化艺术素养,促进京剧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本学期的第十三周,董家宇和杜新新老师进行同课异构,通过木版画形式有效传承京剧脸谱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第一次上课】
2024年11月27日(周三)上午,董家宇老师在六(2)班第一节课进行了《刻脸谱》的第一次尝试教学。本课《刻脸谱》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设计的课,将京剧脸谱与木版画艺术有机融合,深入挖掘京剧脸谱的魅力与文化底蕴。董老师通过“征集京剧脸谱书籍插画”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木版画”这个概念和其艺术风格特点;利用多媒体展示京剧脸谱木版画刻制的过程,更加直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木版画的刻制要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表达。在董家宇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能够巧妙运用不同的线和面来表现脸谱的图案,掌握了刻制技巧,学生最后呈现的作品具有层次感和艺术美感。
在课下,美术组成员孙丽男老师、章荔老师、杜新新老师、董家宇老师对于本次课程进行研磨,章荔老师提出本次课程董老师课堂把控力不错,深入浅出,对于课程的重难点讲解透彻。通过“征集京剧脸谱书籍插画”导入本课,形式新颖,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孙丽男老师提出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学生在绘画基础、动手能力、对京剧文化的理解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应满足多样化需求,提供分层教学指导,是需要进一步思考解决的问题。董老师和杜老师认真记录并准备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尝试。
【第二次跟进】
在11月29日(周五)上午第一节课当中,杜新新老师在三(3)班进行《刻脸谱》的第二次尝试。杜老师根据第一次《刻脸谱》课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绘画基础和动手能力差不多的学生分组,进行分层教学指导,关注每位学生的课堂情况,对于薄弱的学生加强示范和讲解。通过木版画的形式将京剧脸谱展现出来,可以使这种传统的戏曲文化以一种新的艺术载体得以保存和延续,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脸谱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人物性格等诸多文化内涵。同时,制作京剧脸谱木版画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后,美术组进行了研讨,针对董家宇老师和杜新新老师的课堂教学,各位美术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章荔老师指出,在课堂当中杜老师在董老师的基础上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需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动手能力进行了分层教学指导。孙丽男老师指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能够把控课堂整体的大方向,关注教学重难点,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教学中多去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融入个人理解和感悟,深入挖掘京剧脸谱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促进京剧文化传承与创新。
撰稿:杜新新
拍照:孙丽男
一审:章 荔
二审:李景平
三审:俞 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