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4-11-27 来源:本站
植物染料是天然染料中应用历史最悠久,应用面最广的染料。早在夏代,我国就使用植物进行染色。植物染料色调自然,对环境和人体安全,人们便利用它们对纺织品和食物进行着色,使得生活多姿多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4年11月25日,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六年级的同学开展了一场制作天然染色布袋的活动。
【任务一:初识植物染料】
许晗老师先介绍植物染色的历史,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植物染料的资料,圈出关键词,填写记录表,了解植物染料的相关知识: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茜草、红花;黄色染料——栀子、槐花、姜黄;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绿色染料——冻绿及含叶绿素的植物。
接着许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哪些部分染布?植物染布的优点有哪些?学生交流研讨得出结论:植物的叶子、花瓣、种子、皮、根、茎等皆可萃取染液,给布料染上柔和的颜色。植物染布具有环保、可持续性、优质的时尚等优势。
【任务二:提取天然植物染料】
在美术绘画中,红黄蓝被称为色彩三原色,染料植物也有三原色:茜草(红色),栀子(黄色),蓝草(靛蓝色)。许老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比较三种染料是从哪种植物的哪些部位,用什么方法提取出来的?学生填写关键字:茜草根部含有茜素,能染红色;栀子果实中含有栀子黄色素,可以制黄色染料。蓝草的叶子含有靛蓝素。
接下来的染料提取实践活动:学生动手体验提取栀子黄色植物染料。先用剪刀将栀子果实剪碎,再将数枚栀子果放入水中煮,接着冷却用过滤网过滤,制取黄色植物染料。
【任务三:天然染料和人造染料】
将学生自己提取的栀子黄色植物染料和人造染料进行对比,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人造染料的发展及应用,结合观察说说人造染料的特点,了解人造染料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动手实践,用看一看、闻一闻、浸一浸等方法比较两种染料的不同点。
许老师抛出问题“天然植物染料曾经被完全取代,为什么现在又重新被人们重视?”引导学生思考,进行交流研讨,聚焦天然染料的优点。
【任务四:制作天然染色布袋】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植物染料的提取方法,通过阅读资料比较不同天然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直接染色、媒染法、还原法。许老师详细介绍扎染和渐变染的方法以及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接下来的探索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天然染色布袋,各小组制作时井然有序,制作完成上台展示,进行自评与互评。
天然染色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作天然染色布袋,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选择不同的植物染料、设计独特的图案和布局,使每个布袋都独一无二。
撰稿人:吕文欣
拍照人:曹培菊
一审:许 晗
二审:李景平
三审:俞 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