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基于推理论证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研究 ——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科学组校本研修活动(二)

浏览数量:2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4-11-01      来源:本站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我校科学组的老师们围绕研修主题“基于推理论证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研究”开展了第二次校本研修活动。

【第一次上课】


曹培菊老师上课1.jpg


2024年10月30日,曹培菊老师执教了《点亮小灯泡》一课。曹老师以家庭常见的手电筒引导学生思考手电筒里面有什么,它们是怎么工作的?激发学生动手点亮小灯泡的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本次实验要用到的材料:小灯泡、电池、导线,同时思考:它们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在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让学生在实验报告单用贴一贴、画一画来设计本组的方案并进行预测设计的方案能否点亮小灯泡。曹老师提供给每组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猜测中的“错误”连接方式,修改方案后再次实验。曹老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主动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新知。学生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成功点亮了小灯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

【第二次跟进】


许晗老师上课1.jpg

许晗老师上课2.jpg


2024年11月1日,许晗老师开展跟进式教学,同样执教《点亮小灯泡》。许晗老师开门见山给学生手电筒,让学生找出手电筒能亮起来是因为其中有灯泡、电线、电池、开关等元件,接着对其中学生不熟悉的元件小灯泡展开研究,利用实物灯泡和灯泡剖面图了解灯泡的结构,尤其聚焦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这为后面学生连接电路时做好了铺垫,在连接电路前许老师要求学生用画线的形式代替导线,每组讨论出一种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并且将每组的连接方式都在黑板上展示出来,最终比较合并出三种连接方式,许老师组织学生分组依次尝试这三种连接方式,发现有两种方式可以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对比后,分析归纳出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才行,接着再去分析论证出那些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是什么原因。整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推理、分析论证等方法不断提升科学思维。

【交流研讨】


研讨.jpg


课后,摄小天佐路分校的科学老师们针对这两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晗老师提出曹老师要求学生用一根导线,限制了学生的多方位思考,学生刚开始不知道一根导线怎样连接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许老师建议在小灯泡的结构上再细化一下,让学生能明白小灯泡的两个接触点必须同时连上才行。吕老师对于两节课的亮点给予肯定,建议可以让学生在归纳出能使灯小泡亮起来的共同特征以后再次进行检测,

学无止境,教研亦无止境。每次教研都是团队经验的交流,是集体思维的碰撞,更是科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的契机。春光不负赶路人,我们将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怀揣教育初心,不断奋力前行!

                  撰稿:曹培菊

                                           拍照:吕文欣

                                           一审:许晗

                                           二审:李景平

                                            三审:俞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