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7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4-11-01 来源:本站
京剧进校园是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对于传承国粹经典、振兴京剧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美术与京剧脸谱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美术的表现手法,京剧脸谱得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一次上课】
2024年10月30日上午第一节课,孙丽男老师在四(4)班进行了《变脸》的第一次尝试教学。《变脸》一课是苏少版第九册第八课的内容,孙老师在本课基础上调整课程内容,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变脸为题材设计的课,从不同的行当、谱式以及不同颜色脸谱展示的不同人物性格进行教学,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活动。这个活动旨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绘画、折纸等,让孩子们创造性地表现人的脸部,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在绘画脸谱时,孙老师结合了折纸和绘画两种艺术表现手段,制作出基本的脸型,接着指导孩子们根据五官的基本特点,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的表情。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加熟悉和了解人脸的构造,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后,美术组成员对于本次课程进行研磨,章荔老师提出本次课程孙老师的课堂导入生动有趣,通过《变脸》视频和提问,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川剧变脸的历史、表现方式、线条描绘和颜色使用等,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变脸艺术,提高绘画技能。但作品缺乏完整性的指导。在解决难点以后应该适时加一些对装饰以及人物发饰的指导。这样学生最后作品完成度会更高。其中评价语言的缺失和不到位也是这节课的问题之一,应该多关注学生,关注情境。评价的语言要及时,准确,有导向性。董老师和杜老师认真记录并准备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尝试。
【第二次跟进】
在10月31日下午第二节课,章荔老师在五(1)班进行《变脸》的第二次尝试。章老师根据第一次《变脸》课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将课程内容精简压缩,将教学内容融合到板贴当中,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描绘、色彩运用等。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更加细致,能在作品中体现更多细节。总体来说美术水平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掌握了基础技能,又开始注重创意表达和审美提升。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本课采用示范、练习、问题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感受、体验、表现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环节,掌握了变脸线条的描绘和使用颜色的技巧,作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后,美术组进行了研讨,针对孙丽男老师和章荔老师的课堂教学,各位美术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董家宇老师指出,在课堂当中章老师在孙老师的基础上增加了示范、练习、问题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游戏教学法、问题分析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杜老师认为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或制作手工艺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撰稿:章荔
拍照:孙丽男
一审:章荔
二审:李景平
三审:俞红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