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基于“中草药”主题的项目化学习 ——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科学组校本研修活动(三)

浏览数量:8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4-05-17      来源:本站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之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广泛的现实应用价值。为提高学生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了解,积极推动中草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我校科学组的老师们开展基于“中草药”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活动。

【第一次上课】

2024年5月15日,许晗老师执教《水里的中草药》一课,将学生关注的重点聚焦到中草药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本节课重点展开对水里的中草药的研究,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探究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学习。首先展现多种水生植物的生活景象,在介绍它们的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典型植物的形态和它们分别是生活在水中、水面还是水底,以确定本课的研究对象。然后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生活中的中草药——水葫芦和藕带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为主要形式,研究水葫芦和藕带适应水中生活的本领,由两个动手活动组成。活动一, 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包括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验证方法为把水葫芦压入水中后松手、用手挤压水葫芦的茎、掰开水葫芦的茎。三个方法依次采用,暗含从发现现象到找寻原理的过程。活动二,切开藕带的叶柄和地下茎,观察它们的特点。这里也暗含猜测原因和实验验证,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归纳总结出水生植物适应生活在水里的结构特征。



【第二次上课】

2024年5月16日,曹培菊老师同样执教了《水里的中草药》一课,曹老师以一首常见中草药儿歌引导学生思考大部分的中草药生长在土里,有没有生长在水里的呢?通过图片展示几种生长在水里的中草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学生观察池塘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生长位置,交流对水生植物的疑问,学生通过问题的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向,再通过对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莲”(叶柄和地下茎)的实验观察,了解水生植物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进化形成的外部形态。曹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红树在海里的生长状态,进一步拓宽对水生植物的知识面,延续对水生植物的观察、研究,使学生积聚更多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

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的科学老师们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独行速,众行远”,每一次教研活动都为教师们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不断探索反思的良好互动氛围,为每个教师的成长增添了信心与力量!脉脉中药香,悠悠育人曲,科学组的老师们会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草药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学生。

撰稿:曹培菊

拍照:吕文欣

审核:宋德琴

发布:路琼琼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