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4-04-12 来源:本站
为了不断提高我校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老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教师风采的舞台,4月9日下午,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1—3年级数学教师开展本学期第二次“以学评教:跟进式优化教学设计”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教研活动。
【课例展示1】
徐香梅老师带领一(1)班的孩子们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竖式计算虽然是本节课首次出现,但是在教学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知道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而用竖式计算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并不大,徐老师首先激活学生探索计算的经验,通过操作实践获得计算的直接感受,明白个位上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接着徐老师利用从操作实践获得的这一原理学习竖式的写法,引导思考“为什么这样写”,理解“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使学生不仅学会列竖式的方法,而且理解方法的依据。
【交流研讨】
评课环节,徐老师分别从探究新知、讨论交流、练习设计等三个环节展开自己的思考,在座的数学教师积极参与交流与研讨,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王露锦老师提出练习设计要丰富多彩,可以设计一些闯关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傅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课上孩子的发言很精彩,但是孩子过多的表达与课堂的节奏如何把握取舍值得老师们思考。
【课例展示2】
4月11日,1—3年级数学教师再次观摩了傅钰老师的跟进式教研课《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在徐老师的课程基础之上,傅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直接询问孩子们45+31的结果,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在学生经历探索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傅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前提下,拨一拨、摆一摆、算一算,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交流研讨】
课后,老师们齐聚图书馆,对这节课进行研讨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王露锦老师指出傅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们积极发言,专心听讲,与老师平时的课堂训练密不可分。徐香梅老师提出第一次教学列竖式计算一定要关注学生列竖式的细节,教师的示范讲解要详细到位。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之际,更注重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教师应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定不移教研结合,方能致远。本次活动展现了数学组在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精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高效的、有力量的数学课堂。
撰稿:徐香梅
拍照:邵 敏
审核:宋德琴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