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以“教”促思维,以“研”共成长——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3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4-03-15      来源:本站

第一次上课

三月的摄山,莺飞草长,百花齐放。为了引导青年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践行新课标的能力,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本学期第次教学研讨活动3月13日上午如期举行,由刘新叶教师执教五上《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有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周晓梅老师、以及四、五、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课例展示】

今天课程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圆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的第一个曲线图形,认知难度要高于直线图形。本课的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难点: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学生通过自学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借助学生的作品发现画直径、半径的注意点。接下来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圆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探究发现半径、直径无数条,同一个圆中直径、半径长度相等,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等特征。

【交流研讨】

老师们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疑惑,吴老师指出:在探索圆的特征环节,教师需要再慢一点,追问“为什么相等?”才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孙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环节表示赞同,充分给予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课堂中都是采用学生生成的,而不是教师一味讲解。宋主任指出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在知识点上有遗漏的地方。

【专家发言】

周晓梅老师指出,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但是在环节处理中缺乏深度。比如在第一个环节中,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可以和画圆的方法结合起来,圆心就是定点,半径、直径就是定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在探索环节,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探索圆的特征,还可以再追问学生,让研究更加的深入,思维才能得到提升,这部分教师可以多放点时间,让研究更充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最终才能理解掌握。



第二次上课

为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着以“教”促思维,以“研”共成长的研讨理念, 3月14午,在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教学研讨活动。四、五、六年级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

【课例展示】

《圆的认识》一课,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课上,孙如老师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讲座分享

吴东祥老师分享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题的讲座。讲座中提到三项关键:将抽象、难以操作与测评的能力或素养目标变成可落实、可检测的行为目标设计能达成预期学习目标的学习任务及其评分量规运用评分量规有效地组织、调控课堂教学。

【交流研讨】

老师们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建议吴老师认为在探索圆的特征环节,教师设计得很细致,节奏慢,学生学得扎实建议对于孩子的发言不打断、多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才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老师非常认可这节课的环节设计,在对于孩子说错的地方,教师可以追问:“这里为什么错了?你是怎么想的?你现在会怎么做呢?”施校指出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去表达,老师在此基础上优化,平时教学中注意强化学生表达的准确性,语言组织更通顺,简洁易记忆。

【总结反思】

圆是最漂亮的几何图形,也是和谐和完美的化身。作为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水平,争取画出心中完美的那个圆形,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撰稿:孙如、刘新叶

摄影:吴东祥

审核:宋德琴

发布:路琼琼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