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3-12-08 来源:本站
2023年12月6日,摄山星城小学科学组开展了主题为“基于真情境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第二次大组教研活动。
【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由吕文欣老师执教《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一开始吕老师邀请了一位同学上台展示接通简单电路,利用旧知《点亮小灯泡》导线的导电作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学生思考如何检测不同物体的导电性,吕老师引导学生在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把待检测的物体接入到电路中,通过观察灯泡能否被点亮来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吕老师还格外强调安全问题:只能使用电池做实验,不能用生活中的电;在检测物体时要注意断开开关。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吕老师还强调先预测,再进行三次测试,判定最终结果。实验环节学生团结协作,一共检测了九种物体。
实验结束学生仍然有很多想要研究的物体,吕老师发出了疑问,“人是导体吗?怎么验证呢?”接着邀请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几名学生尝试抓紧手、松开手、抓衣服等情况,观察验电球的亮和灭,分析原因,总结出当验电球两端接触人体,形成闭合回路时,验电球亮起,所以人体是导体。
再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电工材料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分析不同物品中导体和绝缘体的作用。最后通过播放《喷泉漏电》的视频,建立学生对不同液体导电性的全面认识,强化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用电安全。
【交流研讨】
课后科学组的老师们围绕本节课进行了研讨,也为吕老师的这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例如一开始可以创设情境:抗战时期作为电报员,有一封重要电报急需发出,但是电路被老鼠咬断了,条件艰苦,手边只有这些材料,选择哪些材料可以接通电路完成发电报任务呢?这样学生代入感更强,更容易理解本节课。
每次的大组教研活动,摄小的科学老师们都会对“基于真情境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有进一步的认识,相信下一次会呈现出更加精彩的科学课堂!
撰稿:吕文欣
拍照:曹培菊
审核:宋德琴
发布:路琼琼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 版权所有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校区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09027009号 网站管理